《noart》(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杂志首页 | 期刊 | 艺术家 | 本刊专访 | 人物报道 | 艺术高端 | 经典作品 | 艺术观察 | 期刊资讯 | 联系我们

        展览主题:八零后艺术档案(一)

            (1/1)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主题:八零后艺术档案(一)
          Art Archives Of the 80's Generation ( I )

          策 展人:栗宪庭  张海涛
          策展助理:曹 英

          宋庄美术馆(一楼)
          开幕时间/地点: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下午三点/宋庄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1年10月29日 至2012年1月29日(周一休息)

          万盛美术馆(西楼一层、四层;东楼二层)
          零公馆(一楼)
          开幕时间/地点: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下午三点/宋庄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1年10月29日 至2011年11月29日(周一休息)

          联系方式:artda@126.com  songartcenter@126.com
          联合主办: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  宋庄美术馆  万盛美术馆  零公馆 
          协办单位:艺术档案网(www.artda.cn
                  
          媒体支持:东方视觉/艺术国际/99艺术网/搜狐文化/Artforum/中国宋庄网/798艺术中心/艺术中国/艺术导报/艺术数据网/今日艺术网/艺术眼/世艺网/数字艺术中国/艺术出口/库艺术/和艺术/艺术个案/新视觉/雅昌网/中国当代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NOART》/《艺周刊》/《TimeOut》/《画廊》/《艺术视界》/《东方艺术》/《Art概》/《艺术市场》/《在艺术》/《艺术财经》/《Hi Art》/《当代艺术新闻》/《北京青年周刊》/《世界艺术》/《当代与投资》/美术同盟等

           

           

          八零后艺术档案(一)参展艺术家名单

          一、记忆物象
           
          邴长钰 蔡继轩 丁酊 丁薇 董炎 郭不气 侯雯 李澄 李建树 李磊 李小兵 林力 刘冰 卢曦 罗蔷 罗湘林马媛朴成哲 唐乙 田元 王佳宁 温强 吴梁焰 肖胜杰 徐海潮 伊蒙 于娜 于重文 曾莎 张超张聪张徽州 张小龙 赵一浅 郑平平 周燕 周源 
           
          二、不明物质
           
          陈敬忠 褚秉超 付经岩 何富 胡根华 胡芫凡 黄子益 罗梓月 孟丽萍 王毅 西子 许静宇 张宾 刘德

          三、社会现象
           
          郭玲 何奇 李菲菲 凌贵元 任福生 炭叹 田宝明 王莹 王志鹏 温小雅 许峰 杨进 叶媛媛 尹庆丰 周栋

          四、自然物态

          陈琳 方上 冯一尘 傅墨寒 顾亮 何江荣何志强 胡觉 姜田云 可夫 宽虹 李锋 刘景弘 刘令 刘洵定 罗利 马一 毛君 宁方涛潘君 彭湃 彭钦 宋广袤 宋建树 宋娇 孙谋孙宇峰 王菁 邬泽峰 武文成 一休(李益收) 詹二锋 张春迎 张耒 张占占

          五、日常异常
           
          白苓飞 单一磊 杜青峰 范顺赞 刮子*刘成瑞 关银银 洪海金 黎潇华 李金凤 李南 厉槟源 刘纪华 刘休 卢莹 马奔 马豪沈朝方苏丹彧 苏钶 王如是 王焱 王宇 吴英桂 萧文杰 薛志峰 颜石林 余景 高索都 袁明 岳志敏 翟建 詹翀张超级张敏捷&周煜嵋 张庆慧 张悦郑琦 周菲 朱岩朱晔 
           
          六、自由自我
           
          戴志瑞 董墨  红树 洪曾梅 李浩 李满金 李鹏波 李永学 李卓 凌松洋 刘健 刘正勇鹿飞孟和巴特尔 彭丕 齐文清 宋红楠 苏力德 孙伟 万敏 王晨光 王学彪 韦加 肖攀宇 徐新郎 闫占城 杨大慰 杨洪波 杨越杨振洋袁贝贝 赵莹 赵忠锋 周丽
           
          七、生存寓言

          曹锡辉 常恒睿 陈文华 陈钟 邓翰墨邓玉峰 范久鹏 冯义莹 胡志伟 姜晓斌 冷新启 李宝荀 李富春 李璟 李隆 李鹏 李志军刘光光 刘涛 刘子宁 吕喆 裘少霞 申树斌石淼 宿哲田野 万太丰 王晖迪 王田田 闻竹 吴大伟 夏禹 颜小倩 杨飞 杨靓 杨小藩喻晓峰 曾扬 张文彬 张艳朝 张中阁 赵伯祚赵轶 周行 宗宁 邹坤
           
          八、静默修心
           
          曹培伦 廖建华 刘磊 宁浩翔 乔雷凯 王鹏 韦晓天 杨东霖 杨柳 张庭群 
           
          九、数字情感

          窦如晨 范利江 黄黎 贾靖 鲁婷婷 潘舒庞旭 万真宇 杨晓霞 游子墨 张鹏 
           

          张海涛: 八零后艺术档案(一)
          ——
          寻找八零后艺术真实的特征


          对于八零后社会群体,普遍的人经常会武断的给他们带上一顶“不客观的帽子”,如个性族、不负责任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反叛、信仰缺失、无深度、丁克一族、不成熟、无理想无报复、消费娱乐一族、无病呻吟、宅男族、裸婚族、月光族、去政治化、记忆缺失、开放胆大、超感性等等,这些都是其他年代的人群给他们下的共性定义。现实中我们接触的八零后人群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类型的人,这也是八零后一部分人群在生存环境影响下真实的体现。我们选择八零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成长于特殊的改革时期,已经形成八零后人群自由、自我、鲜活的生存特点。八零后人群可能会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又逐渐受到强大的物质欲望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依然没有摆脱精神层面的压力。这些特殊性与六零后、七零后人群的生存背景很不同,八零后艺术家的作品面貌自然也不同。然而从我们的深入调查中,却“惊人”的发现,八零后最大的人群现在年龄也有31岁,也到了而立之年,他们的作品中50%的艺术依然与七零后艺术家有着传承的特征,具有记忆情感、向往自然、社会责任、自由激情的一面;同时八零后作品也具有自己的强烈鲜活的时代特征:如异常生活、自由自我、数字情感等。八零后艺术档案(一)是栗宪庭老师和张海涛一起组织策划的八零后身份的艺术家展,展览于2011年10月29日在宋庄美术馆、万盛美术馆、零公馆同时开幕,这次展览将展示约200位艺术家的作品,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给这些作品进行了归类,这是我们以档案形式展览的目的:以后还会有延续的八零后艺术档案展,多次展览和规模也想为了尽量不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更想客观呈现这个群体真实的面貌,寻求真实的八零后艺术特征,为现实和未来社会艺术生态良性发展做参考和铺垫。

          一、八零后艺术档案的意义

          我一直在想栗老师为什么想做这样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的意义是什么?和其它以前展览的区别在哪?回顾栗老师和我近几年一起做的展览:08年“生活在宋庄(四)——宋庄及周边艺术群落田野调查展”、09年“群落!群落!”展、2010年“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到今年的“八零后艺术档案”,这些展览更多从人类学、社会学和生态学视角关注群体生态并且积极植入社会发展。展览里群体社会现象的意义重于每个艺术家的作品意义,把艺术作品个体纳入大的艺术群体之中,让整个群体生态“活”起来,给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建立一个实际生存的平台。这样的展览重要的不是艺术,也不是精英小众的生态圈,而是把群体艺术的时空差异做为背景。栗老师常说“让艺术圈的这潭死水流动起来,大浪淘沙需要在这潭活水中才能淘出金子,”我们做的事先是把艺术的浪花掀起来。当然这个群体中艺术家的作品选择需和这个群体有紧密的联系,每个个体也体现群体的特征。做年轻人的展览对于一个策展人有很大的“风险”性,可能最后会吃力不讨好。我们在选择艺术作品的时候,既宽松又严格,宽松中作品有层次才会体现真实的群体面貌,严格为了避免作品明显模仿和过度商品化。年轻、真诚而踏实的艺术家虽然作品还在摸索中但也需要展览的滋润和鼓励,这样才能寻找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可能,避免一些艺术机构的一贯精英化运作模式。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与时代性和未来性有关,八零后艺术将是体现时代和未来特征的艺术,人的生理机能需要生成代谢,艺术也是一样需要不断更换新鲜血液才能永远不灭。这样选择什么样的群体展调查、分类、入档,寻求共性特征介入社会发展是判断展览的重要支点。这样的展览不是纯粹以“保险的精英艺术”为前提,群体现象真实特征在现实的意义更重要,这也开启了另外一种展览价值判断的模式。

          个体艺术的价值是年轻艺术家另一个关注点,也是艺术家们困惑的地方。对于八零后群体作品鲜活自由是最重要的。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在表达自己体味这个时代生存感觉的同时,具有个人性和敏锐性便很难把握。艺术家在真实面对当下,体验自己不同于其它时代的生存环境和文化针对的问题时,保持心灵的自由与独立,才能超越外在流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使自己的感受具有鲜明和鲜活的状态。艺术家对于一个时代生存环境的变迁,体会到不同于常人的东西,即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新感觉,是判断艺术的价值支点。我们对艺术真诚的态度、个人脉络、文化和时代背景、艺术史脉络都是我们信息判断的来源。作品话题的选择中对于历史、现在、未来和永恒思想的当代化转换都是使艺术鲜活不灭的重要本源,因此敏锐和真诚的新感觉、新语言两者结合或两者选一都会成为个体艺术价值判断最主要部分。
                 
          二、八零后艺术入档类型及特征

          这次展览作品考虑尽量保持语言媒介的多样性,我们按作品题材和生存感受归类入档如以下所示。

          类型关键词:

          记忆物象:时间、情感、自然规律、时空感、静止、消逝、感伤、童话、叙事、卡通、历史感

          如果说时间是纪录微观和宏观的情感本源,我们书写八零后艺术之时,这个年代的艺术家必定会回忆他们的年代,这些年代记忆中传达给我们的生存感受,即带有八零后的时代特征。
          我们时常认为八零后是没有记忆能力的一代,这也是我们对他们的误读。时间与物的变化,是永恒的自然物态,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存环境带给我们的不论是快乐和苦涩终极都会消逝,记忆物象的时空感带给我们的感伤是很多八零后艺术表达情感的一个愿望。这次展览作品中题材如物体、童话、卡通记忆以当代语言来进行的转换,也给记忆带来了个性新鲜的感觉。

          不明物质:四不象、暧昧、恐惧、陌生、神秘、不确定、变异、不明生物、宇宙、未知世界、自然异化、恐慌、想象

          不明物质是一种变异物体和我们未知的世界,可能是对现实或想象的神秘事物的敏感,八零后艺术家不少人表现这样的物质(如四不像生物和物体)。这种暧昧、不确定的事物人类一直存在想象,如来自外太空的不明飞行物、外星生物;中国传统想象动物龙、麒麟等;及我们现实未发现的不明生物如非典、禽流感细菌。这些不明物质在开始的陌生时期都带给我们恐惧感,这样的未知世界不断带给我们神秘的想象和探索,八零后人群作为青年一代对未来越来越多的不明异化事物更具有想象的愿望。

          社会现象:责任、良知、真实、具体鲜活、人文、揭示、现实、时代感、调查、案例

          社会现象强调艺术家以社会学者的身份介入现实,以社会学视角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并以艺术媒介和语言(图片、录像、绘画、装置)得以呈现,以真实、真诚的良知为改变社会生存环境作出一份努力,由外及里的为艺术提供参考的文化背景。这样的展览避免了当代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概念空洞的点子化特点和与现实脱节的现象。都说八零后是缺少责任与良知的一代,我们也想试图了解八零后艺术家对现实介入的意义。

          自然物态: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物理、朴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地关系、永恒性

          我们时常因为蜡烛点燃和熄灭、生老病死、花开花谢而发出感伤,然而我们无法寻找到这种自然现象存在的真实原由,也无法阻止这种无形力量的存在,因此自然物态规律不会因人的外在意志而转移,人们最终选择了心灵的回归,以追求精神上永恒,对物态感伤化解为积极的体悟、感观和心态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自然物态是人与物感应时以人或物的视角感受价值观、心态和人生观,面对自然物态规律的体悟。可见物•态是一种精神寻求自然的状态,它已不是简单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说法,是当下人对物应有的认识观、心态,并以当代的语言和观念表达对物的看法和感悟。在这里东方哲学中的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概念,是一种借物观人或以人观物,而寻求精神与物合一的关系——对物的心态和欲望及物化原始动力的看法。这里自然物态与此相关:与生态关系、自然原始动力、朴素、自然、非修饰、感伤、顺应自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与物的合一关系,永恒话题、物及必反、潜默。
          未来的世界除了人造的世界就是自然朴素的环境,八零后的人类具有强烈愿望融合永恒的自然,与当下针对性的人造世界补充,才能平衡未来精神和心理的需求。

          日常异常:平淡生活、个人化、物欲、不正常、悖论、都市化、休闲、消费、伦理、时空、道德

          日常生活与八零后人群联系最紧密,八零后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个性化。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生存环境,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在追求和满足不断变化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欲望越来越强烈。日常生活也会出现异常,出现很多新的社会现象如丁克家庭、月光族、娱乐一代、一夜情等等,心理上也会出现各种异常。

          自由自我:表现、激烈、个性、自我、潜意识、率性、真实、内心、恐慌、热情、欲望

          八零后不断的热情与个性,逐渐想脱离传统集体意识形态的束缚,它们我行我素、率性的内心像脱缰的野马。八零后愿望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他们更加真实,在不断与理性碰撞中生存,最终寻求精神和心理的平衡。个人欲望体现于各个方面,艺术也不例外,八零后自我激情的表达与开放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生存寓言:超现实、潜意识、梦幻、怪诞、形而上、静止、寓意、道理、不相干、永恒、经典转换

          艺术的当代性除了表达当下人的生存感受,还会把当下的生存感受与永恒的寓言嫁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在表现这些寓言时多采用超现实的手法,让陌生的“世界”产生强烈的象征,这样画面不相干事物混杂的潜意识,产生的梦幻、怪诞、静止、神秘感给我们述说生存的道理,也是将永恒哲理的当代化转换。八零后也喜欢这样的神秘语言,内心崇尚神经质而又有深度感。

          静默修心:念珠与笔触、心斋、坐忘、无为、淡泊、反复、空间、构成、心态

          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倡导静默思想,只是对当下经济消费时代引发人的异化的一种精神补济。同时也是当下人在浮躁及不确定的时代,以禅静心境和态度对时代理性的介入。无为不是不做事,无欲也不是没有理想,不修之修也不是不修持,不知之知并不是真的初级的无知,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朴素”“不染”的心境。静默有健心防身之功,也是健心防心的力量。
          在这个欲望与压力并存的年代,历史深度越来越平面化,欲望与现实的矛盾并存,信仰、信誉的缺失与不确定,都滋生了浮躁与精神的茫然:心慌、紧张、恐惧、抑郁、易烦易躁、工作效率下降。八零后人群心理疾病普遍,艺术家门也借助艺术的笔触来平复自己的躁动和欲望。静默修心亦成为新的心灵需求,犹如我们城市人们对田园的渴求,休闲、旅游、瑜珈、心理医疗必会成为精神需求,这也是对哗众取宠的浮华艺术的反思。

          数字情感:虚拟、人造自然、数字化、未来、新时空、新伦理、信息化、生化变异

          数字情感是自然人与虚拟现实世界之间产生的情感关系。它可能表现为人与物理全息影像和异次元、人与生物克隆人、人与人工智能生命、人工数字虚拟情境发生的关系。这里我们侧重于探讨人与人工社会的高级情感关系,数字情感不同于自然人与自然事物的情感,是自然关系中不可能体现的情感关系,这种新的情感会给人类自然关系带来影响和补充,也会给现实和未来世界带来新的空间、伦理、文化和功能的变化。八零后人群生下来就存在于一个数字虚拟的世界,他们拍的是数码照片、看的是数字电视、用得是数字网络,必定与数字虚拟的世界产生新的伦理和情感。数字未来感是八零后趋向,他们愿望将具有未来感的事物更多的表现而区别于我们其它的时代。  

          以上看出,从上面艺术作品比例看出艺术作品开始摆脱大的意识形态束缚,艺术家们更多的表现自我的价值和内心愿望。另外八零后艺术也具有多样化特征,改变了我们对八零后以往的影象:八零后不只是以卡通、消费、娱乐、新媒介为主体表达的表面现象,他们也是参与社会,积极改变现实生存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很多人同样也具有良知和生命理想。

          三、八零后艺术的文化背景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年龄增长青年群体逐渐体现在八零后人群。如果说七零后是历史实验的尴尬阶段,保持着暧昧的多面性而瞻前顾后。八零、九零后更多的是个性和感性的释放,勇于创新、摆脱束缚的过程中责任也开始淡化,容易陷入娱乐消费的平面和空虚的境地。这个阶段的人群与以前的人群面对文化针对的问题自然不同,所谓居安思危,时刻都有敏感的困惑和感受,艺术家这时也要保持独立、自由和鲜明的态度。

          历史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这个“新”主要是解放和创造新的思想,强调民主与科学,打破旧的封建思想禁锢,以延续新的精神。青年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应该是时代特征转换中的中坚力量。五四之后到抗日时期因为历史特殊情境,青年文化受到政治影响,延安文艺座谈会强调艺术为政治和工农兵服务,应为大众喜闻乐见,青年群体文化成了政治的文化;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年文化依然伴随意识形态的渗透,青年人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新思想的引领,文化精神和骨子里都渗透着模式化的阶级斗争,青年群体成为历史的牺牲品;70年代末到80年改革开放初的一段时期由于人们思想的苏醒,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伤痕文艺和星星美展,把自己压抑的情感得到解放,但由于受到文革的惯性和体制的固化影响,人们依然处于思想启蒙时期,慢慢开始放开步伐,说出自己的心声;80年代到90年代艺术中期的85思潮到政治波普、玩世主义、艳俗艺术转型以及艺术媒介的拓展,文学艺术中的“黑色幽默”等批判方式开始有个性化的话语出现,由不敢说到开始敢说话,消解单一的意识形态;90年代至今的消费化、娱乐化、信息化和都市化使青年人从一个政治环境影响中又陷入到另一个盲目商业化思想的影响中,如价值观与道德观混乱、信仰缺失、唯利是图、精神空虚,依然会产生新的精神困惑,八零后人群就成长于这个历史时期同样容易失去自我。那么这个时代我们又能引领什么呢?我觉得八零后一代只有清醒头脑,摆脱消极影响呈现鲜活的艺术生态才能引领一个时代。八零后精英化依然需要存在,然而谁来选择判断精英的标准依然是个争议问题。未来艺术在求新中还要保持和保留积极的文化沉淀,这也是青年一代的任务。我认为八零后自由鲜活的特征就是独立的精神,不受意识形态和商业消费化影响前提下独自发言和创新。八零后艺术档案在宋庄举办,当然要以作品说话,作品依然是硬指标,是新精神的物化体现;然而青年一代的作品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浮躁和随波逐流的问题,但他们与其他年龄段的生活方式和体验必将不同,这样不同而鲜活的整体感受和现象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史与社会学历史不同,依然强调“边缘”中的精英化,作品的精英化就是文化艺术的精英化,然而精英化只是个艺术形态,以社会学形态看这个展览,个人作品的精英化又应退位二线,因此一个展览的价值判断和单独作品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展览不是以一个或少数艺术家的作品来判断高低,展览应以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的介入来判断其价值,这样整体的八零后群体散发出的时代气息

      艺术家推荐
      宣家鑫
      孙甲平
      应天齐
      许钦松
      龙翔
      景育民
      本刊专访
      ·【朱绍良】假如有十亿:朱绍良...
      ·【刘尚勇】假如有十亿:刘尚勇...
      ·【林天民】林天民:台北艺博会最好
      ·【邓志国】邓志国:台北艺博越办越好
      ·【许志平】许志平:香港艺博是...
      ·【李苏桥】李苏桥:以一场拍卖...
      ·【李兰芳】李兰芳:市场青睐于...
      ·【华雨舟】华雨舟:市场熟货太...
      ·【汤胜天】汤胜天:力推海派精品
      期刊资讯
      ·郑坚定:近现代书画短期套现更快
      ·谁是21世纪艺术界的大货仓
      ·钟经新:因为劳伦佐 看好Art Stage艺博会
      ·台北艺博会:要走国际范儿
      ·劳伦佐还是艺博会金字招牌吗
      ·从宋徽宗《写生珍禽图》说起(图)
      ·拍卖公司为春拍掘地三尺挖货
      ·翰海 春拍继续经典主旋律
      ·《NOART》2010年秋拍成交额30强(预测版)2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新华报业网 凤凰资讯 新浪 金融界 中国经济网 红网 人民网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
      Processed in 0.451(s)   33 queries
      update:
      memory 8.826(mb)